新闻和洞察

在沪银行服务随笔

施淑媛

最近,笔者为一家外资银行完成了一个调研项目,走访了北京,上海,广州及深圳四个城市,了解银行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态度,非常有趣,也让我回顾过去十多年来,作为一个在上海的消费者,所感受到的银行服务。

 

中资银行服务态度冷漠

记得笔者在十五年前从香港移居上海,首先还是要有一个在上海的人民币账户,能够简单的存款和提款。当时外资银行还不普遍,在街头上看到的只有那些国有银行。对于笔者来说,简单方便就是最重要的,所以,也就在自己任职的公司附近,随便找了一家国有银行,开设了一个普通的储蓄账户。

 

以我当时的记忆,手续还是不多的,也没有什么最低存款要求,只是填填单子,核对一下身份而已。然而,那些柜台服务人员面孔是冷冰冰的,感觉好像是自己为他们增添工作量,打扰了他们,心里感觉不舒服。

 

笔者之后在这家银行的经历,还是印象蛮深刻的。有一次,笔者在午饭时到了这家银行,银行里排队的人多的是,他们都是普罗大众,非常吵闹。但是,虽然有十多个柜台,开放的就只有两个,在笔者查问之下,原来,银行柜台职员都午饭去了。其实,午饭时间是客户最多的时间,但是,银行是不予理会的,这就是国有银行对待客户冷漠的态度!

 

再有一次来到这家银行,当笔者在柜台进行业务的时候,另外一位银行客户跑到笔者的旁边,要柜台职员为她提供服务。柜台职员没有让她排队,同时慢慢地服务我们两人,我觉得这银行一点管理制度和规范也没有,而且客户的文化水平也低,心里实在不满。

 

外资银行提供了另类选择

大概在2000-2010 年间,外资银行的网点开始多了起来,服务开始普遍了,为消费者提供了另外选择。

 

笔者当时为了从香港与上海之间资金往来更方便起见,也就在两家外资银行开设了账户,开始享受了外资银行的服务。

 

刚刚开始的时候,这个服务的对比还是非常强烈的。首先,银行网点的装修非常舒适,还有茶水供应,而且,由于外资银行的客户比较高端,客户也比较少的关系,网点内比较安静,没有在国有银行那种吵吵闹闹的感觉,也不用排队排得太久,网点内的职员都面带微笑,热心地提供服务,心里也就舒服得多了,这实在是外资银行一个非常主要的优势!

 

后来,笔者还是发现外资银行的一些问题的。由于外资银行在中国受到的管制比较多,导致在服务上有许多不便:比如说提取款项需要预先预约,汇出境外的金额有限制,取得各种服务时要填写许多的单子。所以,虽然网点的人比较少,但是,在网点内花费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。

 

再者,虽然笔者有特定的理财经理为笔者提供服务,这些理财经理的工作稳定性却不够高,经常频繁的更换,笔者也就没有心思与这些经理们建立关系了!

 

不管怎样,外资银行的进入, 为中国银行业注入了新元素,树立了新的服务标杆,为中资银行建立了学习的榜样,提供了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,为消费者带来了福音,这些都是功不可没的!

 

银行特色服务的开拓

银行业深深意识到,要赢得客户,不能仅仅在网点的多寡和服务的态度上竞争,银行的产品是否有特色,是否能够吸引客户,也变得愈来愈关键了!所以,在最近的5-10年,笔者发现各种银行的信用卡推广愈来愈厉害,而且投资理财的产品层出不穷,目的也就是把自己的客户群扩大!

 

我们在各媒体上,都会看到不少信用卡的广告,在商场里,经常会看到路演,也会收到不少电话,让我们免费申请信用卡。记得有一次,有一家中资银行,更加派人到我们的办公室,即使为我们的员工作申请登记,即使取得一个玩具作为礼品,对于许多年轻白领来说,这些礼品还是蛮吸引的!

 

投资理财服务,也是非常的多样了,有比较保守的,也有风险较高的,有短期的,也有长期的。产品的多样化,也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,对消费着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!

 

迈向网络及便捷时代的竞争

最近几年,银行业也是从线下的竞争迈向线上了!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,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变得愈来愈普遍,大家也就倾向于电子理财,以及简便的银行服务。

 

就笔者而言,使用国内银行的信用卡带来了无比便利,通过自动转账还款也是十分便捷的。笔者的手机上有各种银行的APP, 随时可以理财,不受地域的限制,笔者也关注各银行的微信公众号,获取各方面的理财信息。

 

中国内地的电子钱包服务真的要比香港发达许多倍,只要把银行 与微信及支付宝钱包关联起来,便随时随地进行支付。现在笔者在许多店铺购物时,都是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,这些都是香港可以向内地学习之处。

 

所以,对于银行而言,如何准备自己,迎接这样的新的浪潮,理解消费者的生活形态,在网络时代中脱颖而出,便显得非常重要了!